2008坎城影展最佳劇本  導演:達頓兄弟

不塊是得過兩次金棕櫚大獎的達頓兄弟,
整部電影以非常寫實的手法去呈現,
不打光即使在暗處也不補光,
以及在人物表現也極度真實。
鏡頭的使用也很簡化,一個事件一個鏡頭,
對話也少有正反拍的鏡頭,
不去切割人物當下的狀態也不刻意去特寫,
我們關注著人物卻進不去人物
以一種旁觀的角度去看。


達頓兄弟最有名的地方還有他們的手持鏡頭,
影片中人物很簡單,透過簡單的人物和寫實的手法去呈現這樣一個殘酷的故事
女主角蘿娜,
一直處在一個極度壓抑以及不安的狀態下,
總是走來走去,似乎很多事情同時壓在他身上,
影像的呈現也是如此。
讓我想到《四月三週又兩天》也是有類似的手法,女主角呈現一種忙亂害怕的狀態。

蘿娜為了取得比利時居留權與一名毒蟲克勞迪假結婚,
但為了實現自己與情人開店的夢想,
一直在找機會與他離婚,因為她必須與一名俄國佬假結婚來得到她需要的錢,
所以她透過家暴(不過都是蘿娜自己讓自己受傷)
或者是蘿娜的朋友:"假結婚集團"的法比歐試圖以過量吸毒來害死毒蟲老公,
但毒蟲老公克勞迪也決心戒毒,雖然整天無所事事、聽搖滾樂和玩牌,
但卻是個溫馴,從不害人也不打女人的男人,
蘿娜在他的心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,但卻不知道這背後的陰謀,
當他天真的要求希望能在中午蘿娜工作休息時看她一面,
卻被法比歐和同伴的蓄意謀殺了克勞迪,
好讓他們的目標得以完成,例如得到俄國佬的錢,這段讓我覺得有點悲傷。

導演雖然沒直接說明克勞迪的死,
但卻能透過蘿娜和其他人的反應去知道
人性的描繪在此片也是相當細膩成功的
例如當他們與俄國人的婚約破滅的時候,
現實的分著錢,並且想將蘿娜送回她的故鄉時,
不用多說什麼,透過演員間的動作就透露出。

蘿娜也在通過離婚後才發現自己愛上了克勞迪
之後發現了克勞迪的死是被自己的同夥害死,
也以為自己懷了克勞迪的孩子。

雖然被迫墮胎,雖然醫生的診斷是沒懷孕,蘿娜卻不相信,
蘿娜也許是出於罪惡感,以及對於克勞迪的愛,
她堅持著孩子的存在以及要保護這孩子出生,
為了孩子所產生的巨大勇氣,她逃跑了,
極度緊繃情況與瀕臨崩潰的精神況態
結尾就結束在蘿娜自己躲在小屋內與自己肚子的孩子
這開放的結局,讓觀眾有非常大的思考空間,
雖然很多人會覺得怎麼就這樣結束了?
蘿娜與孩子之後會怎麼樣?
孩子是真的有嗎?
即使心碎了、失去理想目標了,
孩子似乎是蘿娜精神上唯一能仰賴的支持她的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shion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